民俗民风“端午节”,家家户户“粽”飘香 |
发布人 浏览量:160 发布时间:2022-6-3 |
端午节 “粽”情一夏
每一个传统节日中 都隐藏着国人的味觉记忆 因此每当端午临近 味蕾总是会被浓浓的粽香激活 剥一枚粽子细细咀嚼的片刻光景 恰如一场跨越风土的味蕾之旅
端午 ⦁ 意 义
1、弘扬传统文化 首先,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,端午节是一个弘扬传统文化最好的时机。因为端午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节日,在这一天,全国各地的人们会用各种传统行为来度过这一盛会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,可以让年轻人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,知道民间一些传统习俗。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。所以说,弘扬传统文化是端午节的一个重大意义。
2、缅怀历史先烈 我们都知道,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屈原。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最有名的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,而且屈原还被评为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。可见屈原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。中国老百姓过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,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与屈原一样,在中国民族的发展史上有着卓越贡献的先烈们。
3、促进民族团结 从大的方向来说,端午节也可以促进民族团结,因为在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人都会用不同的形式做着同样的事情。从小的方向来说,端午节了可以促进一个家庭的团结。端午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,在这一天许多在外打工的游子将会回到家中与自己的父母团聚,与家人团聚,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端午节。这便是一种家庭团结的有利表现。
端午 ⦁ 习 俗
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。“天地者,生之本也;先祖者,类之本也。”天地是生命的根本,祖先是人类的根本,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,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。
端午食粽 粽,即“粽籺”,俗称粽子,主要材料是糯米、馅料,用箬叶(或柊叶)包裹而成,形状多样,有尖角状、四角状等。粽子由来久远,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。传入北方后,用黍米(北方产黍)做粽,称“角黍”。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,粽形成了南北风味;从口味上分,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。端午食粽的风俗,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,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、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,而且流传到朝鲜、日本及东南亚诸国。
放纸鸢 纸鸢,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,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,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,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。在中国南方一带,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“放殃”。
HAPPY “端午节安康” 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|